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催生一个新兴产业
行业动态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催生一个新兴产业

时间:2012/7/5 14:14:48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点击次数:5426
    题记:

  笔者日前从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看到了一组最新数据:截止到2012年5月底,全市经市建委公告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由2009年的2家发展到了13家,生产线由过去的2条发展到了16条,生产能力达到了610万吨/年,产能比达到了30.78% 。这些数字意味着,一个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新兴产业正在健康而稳健地发展。也许在行业主管部门刚刚为解决施工现场扬尘问题而推广使用预拌砂浆之初,并没有想到因此而衍生的这个新兴产业会如雨后春笋般,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如今,我市继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同时践行“立城优城”战略;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又在“三圈一体”战略的指导下,向着二、三圈层深入推进,这就为着预拌砂浆使用量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而该产业的发展壮大则反哺着预拌砂浆实现“三圈一体、全域覆盖”这一目标。在预拌砂浆推广使用领域,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了立城优城、三圈一体促成产业倍增,而产业倍增反哺立城优城、三圈一体。

  解读

  探寻预拌砂浆产业良性循环圈的建立

  一个产业的诞生,是需要土壤的;而这个产业的壮大,则是需要肥料的。预拌砂浆产业在今天能够达到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规模,并在我市践行“五大兴市战略”的大背景下,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圈,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政策先行

  为产业发展打开闸门铺平道路

  四川蓝筹建材公司负责人陈钰应该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前他选择进入预拌砂浆之初的那些日子吧。当时,具有敏锐嗅觉的他正是看到了我市第138号政府令中“建设工程应采用散装预拌砂浆或湿拌砂浆。五城区含高新区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的规定后,才毅然投资2000万元,建立预拌砂浆生产厂。

  政策,从来都具有为产业发展打开闸门、铺平道路的神奇魔力。我市2009年提出中心城区从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搅拌砂浆和使用袋装水泥;在二、三圈层各区(市)县要求从2010年起,出台“禁现”文件划定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范围及时间,截至目前为止,二、三圈层区县基本都出台了“禁现”文件和相应的推散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吸引了最初一批具有商业敏感性的企业投身预拌砂浆行业。而他们的出现,又为预拌砂浆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为施工现场用预拌砂浆“对付”现场搅拌砂浆、减少工地扬尘,提供了产品支持。

  政策落实

  为产业发展壮大继续输血

  假如说“禁现”这一原则性重要政策的出台,为预拌砂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此后行业主管部门所做的一切推广工作,则加快了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直接助推了预拌砂浆产业的迅速发展。

  以预拌砂浆推广使用为重点,成都市建委、成都市散办积极探索、敢为人先,围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中“禁止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的要求,形成了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一心两点四体系”的预拌砂浆推广思路和工作方式。“一心”是明确以围绕推广普通散装化砂浆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两点”是指抓住两个节点,化解推广障碍,找到推广突破口。一是把实现工地减排,用技术手段解决施工扬尘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切入点;二是把文明施工,拆除施工现场搅拌机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实施点。“四体系”是指建立四个体系(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体系闭合、市场体系规范、宣传体系务实),全方位系统推进。通过不懈努力,全市预拌砂浆使用量逐年稳步上升,从2009年推广之初的近10万吨、2010年50万吨、2011年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45万吨,推广效果十分明显。产品使用量不断增加的进程,正体现了产业发展的速度。

  政策深化

  为产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新政的出台让产业衍生后并没有就此停步,不断深化的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纳入了《成都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这使作为散装水泥延伸产品的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更加深化。2011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散装水泥的工作要求,将散装水泥使用率纳入了《2011年省市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作为对区(市)县完成环境提升工程目标的一项考核指标,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工作开始由中心城区向区(市)县延伸。

  同时,我市推行圈层管理模式。圈层管理模式是我市在散水推广过程中的摸索和创新,也是“三圈一体”战略的具体践行。圈层管理模式从2008年开始建立起来,主要是根据一、二、三圈层不同地域及工作实际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措施。要求每个圈层按季度交流工作情况、探讨工作方法,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指导各个圈层开好圈层会,及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今年,我市积极践行“五大兴市战略”。立城优城,需要塑造出一个更好的城乡环境,这就要求从中心城区到二、三圈层的施工现场都要符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三圈一体,要求管理理念、管理举措一竿子插到底;而产业倍增,更是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挥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预拌砂浆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圈就是必然之趋了。

  点击

  我市预拌砂浆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普通预拌砂浆行业累计实现销售量145万吨,产值接近4亿元,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绿色”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行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基本形成了以生产、实验、销售、运输、后勤、管理等部门组成的稳定经营结构,有效带动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今年截止到5月底,全市预拌砂浆公告生产企业由2009年的2家发展到了13家,生产线由过去的2条发展到了16条,生产能力达到了610万吨/年,产能比达到了30.78% 。

  根据市建委上报的《成都市2010年及“十二五”散装水泥发展规划》,成都市预拌砂浆企业布局依托资源和建设需求确定的优势,建立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以中心城区为使用核心,以二、三圈层部分区县为依托,形成产业相对集中、配套,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预拌砂浆生产基地。《2010年—2015年成都市预拌砂浆产业布局规划》中提出,以新都、青白江、郫县为代表的二圈层产业区年总产能规划为240万吨;以新津、邛崃、大邑、崇州、彭州、金堂为代表的三圈层产业区年总产能560万吨。2010年~2015年,全市预拌砂浆用量1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年产值增加20亿元以上。

  访谈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符合国家大政方针

  “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政策,同时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市建委负责人表示。预拌砂浆是工厂化生产的砂浆,它能够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钢渣等,减少这些废渣对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污染。与此同时,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禁止现场搅拌,是从根本上解决工地扬尘的一大举措,符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展望未来工作,黄平表示,一是我市将以科技手段解决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以机制砂代替天然河沙,让天然河沙归于自然,实现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出贡献;其次是继续夯实已在市建委内部形成的闭合监管体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

  市建委负责人还表示,预拌砂浆可以直接促进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为文明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贡献;同时提升建筑质量,加快建筑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关数据显示,使用袋装水泥搅拌砂浆过程中粉尘排放量大、噪音严重。检测情况对比结果显示,现场搅拌砂浆项目的施工工地噪音比国家标准规定值高出近10%,而预拌砂浆项目比国家标准规定值低6.7%;现场搅拌项目施工工地颗粒悬浮物只比国家标准低26%,而预拌砂浆项目施工工地颗粒悬浮物比国家标准低73% 。

  声音

  预拌砂浆产业明天更美好

  已经在我市发展良好的预拌砂浆产业将会有怎样的明天?作为业内专家的省建材院院长秦钢认为,预拌砂浆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被认同以及快推广。“预拌砂浆的出现是砂浆产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和飞跃。”秦钢说,预拌砂浆生产工厂中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精确的配料计量装置,可以根据原材料特性和工程应用的需求精准地调整和优化配方,产品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克服了现场搅拌砂浆粗放式配制、经验式调整所造成的砂浆质量波动,大大降低了砌筑、抹灰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率。

  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所所长伏绍宏认为,从对社会贡献上来看,预拌砂浆的工厂化生产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减少污染;同时预拌砂浆的工厂化生产确保了其质量的可控,从而直接确保了建筑质量的可控,符合建筑业向现代化迈进、向更加科学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根据测算,我市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后,“十二五”期间可节省水泥1100万吨(减少水泥损失200万吨,减少水泥用量900万吨),节煤1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6万吨;利用工业废渣1650万吨,节约堆场占地4100亩,减少天然资源(砂、石)用量75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610万吨,节水6800万吨;在环保、节材、节地、节能、节水等方面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45.7亿元。

  “"禁止现场搅拌"政策的出台和贯彻,是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壮大的直接推手。先前的历程告诉我们,依靠着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和推广使用预拌砂浆这种环保绿化建材的巨大决心,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序管理和科学规划下,我们相信这个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健康。”我市第一个建立预拌砂浆厂家的四川蓝筹建材公司负责人陈钰如是说。袁筱/文

  结语

  我市2012年度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的报道到今天暂告一段落。在此次报道中,我们以施工现场的一粒沙入手,通过它的变迁,管中窥豹地了解了我市施工现场为助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的,也包括我市中心城区以及各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的。我们应该看到,我市建筑行业正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认真落实施工环节中的每个细节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思路、务实的工作,践行“五大兴市战略”。

上一篇:山西省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检中心建立
下一篇:中国建筑与江西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