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混凝土企业管理 > 浅析建筑安全风险及工伤保险策略
混凝土企业管理

浅析建筑安全风险及工伤保险策略

时间:2012/7/2 8:44:43 来源:中华建筑报 点击次数:609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转型不断加快,我国第二产业工业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因而建筑行业在各行各业中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177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比2010年增长了22.6%。然而,伴随着建筑产业的高速扩张,其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日趋凸显,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筑节能迫在眉睫、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而在这些问题中,建筑安全问题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大问题。

  安全事故伤企伤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业有近3000多万从业人员,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大小事故发生。2002年,中国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工伤事故发生数较2001年分别增长了23%、17%和16%,死亡人数分别增长了12%、15%和24%;2003年,全国死于工伤的人员高达13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3个农民工集中行业,农民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每年发生的这些建筑安全事故,特别是导致重伤和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对建筑承包企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曾有个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重大安全事故,60.38%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建筑承包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非常大;13.2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20.75%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大。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5.85%的建筑承包企业不能承受或者根本承受不起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带来的损失。而根据国际惯例,不论受害人本身是否有过错,建筑承包企业(雇主)通常对受害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赔偿责任。

  尽管建筑承包企业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时候会蒙受很大损失,但在事故中受害最大的还是建筑工人。作为事故的直接承担者,建筑工人属于弱势群体,承受事故风险的能力特别差。因为经济原因他们才选择了建筑施工这个高风险行业,所以一次事故的发生就会给当事者本身及其家属带来毁灭性打击。

  另外,建筑行业本身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本行业工资报酬较低,一般以工资标准为基数的事故赔偿金额也就相应的比较低。建筑工人本身较低下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水平,致使其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也不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建筑工人成了事故中最大的受害者。而且,一旦工伤事故超过受害者个体承受能力,在得不到适当的救助和社会保障时,极容易让受害者对社会产生仇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建筑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应该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建筑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范围主要包括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坍塌事故等。虽然,这些均与建筑业本身高空、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受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但其中也还包含着大量的人为因素。目前,我国建筑业竞争过度激烈,施工企业利润水平较低,因而为了节约成本,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往往对施工安全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建筑工人(80%为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维权意识较差,因此他们在上述高风险领域工作时受到的职业危害风险就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等相关保障的他们,在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后,往往得不到全面的赔偿和法律保障。

工伤保险护平安

  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大小,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不仅数量多,而且事故等级高,动辄伤残甚至是死亡。所以在事故发生后,其巨大的赔偿责任已经不是任何个人,甚至是单位能够轻易承担的。我们只有集全社会的力量对安全事故进行共同承担,才能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此时,建筑保险成为最为合适的途径。我们知道,近代保险制度的产生原因就是十五世纪末为了应对海上贸易的风险。那么面对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大的建筑安全事故,适时引进保险制度、完善目前的保险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最为合适的事故补偿途径。

  目前,我国在应对建筑安全事故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莫过于工伤保险,它是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之一,属于强制实行的险种。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且规定:“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按照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执行行业差别费率。”在治理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方面进行得较好的广州市,按照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将工伤保险费分为一、二、三类,分别按照上年度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1.5%的比例予以征集。它将行业工伤风险由四类调整为三类,比国家规定的缴费上限2.0%降低了0.5%。而在保险赔付方面,工伤保险更是凸显出其强大的保障作用和功能。我国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从职工遭受工伤保险后的医疗费用开始,囊括了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一系列费用。在面对人员死亡的重大事故时,工伤保险基金还规定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享受待遇。新工伤保险条例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调整为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按照2011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计算,人均工亡赔偿额达到40万元以上。广泛的保障面和巨大的赔付能力将大大减轻企业负担,也更好地对伤亡家属进行了安抚。

  工伤保险制度亟待完善

  但是,在巨大的赔付能力背后也隐藏着工伤保险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农民工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病的高发群体,但也是工伤保险漏报的主要群体。因为农民工文化程度的原因,他们参加保险的意识还比较弱。根据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农民工调查显示:56.5%的受访者不知道工伤保险、64.1%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仅有17.4%的农民工回答单位给自己上了工伤保险,24.2%的人则表示不清楚,明确回答没有的占58.5%。同时,许多包工头自己就是农民出身,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完全没有工伤保险的概念。一位包工头说:“工人受了伤我一般会买些营养品去看一下,严重了自己就赔给人家点钱,干活时小心点,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从来不知道工伤保险,工作中也从来没有用这些保险什么的。”另外,工伤保险属于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险范畴,其五险捆绑同征的政策规定与农民工现行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冲突也导致了农民工工伤保险漏报率的提高。第二,工伤保险费费率分类粗糙,不够精细。根据差别费率显示,工伤保险政策只是简单地对不同行业的工伤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程度进行了划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保费费率的认同,不利于提升企业参保的积极性。第三,理赔程序繁琐、人员设置不足严重影响了程序公正性及索赔时间,这也严重阻碍了企业和职工个人对工伤保险的认同程度,导致了参保率不高。

  工伤保险本身是对建筑安全事故有着较强抵御作用的措施之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保障作用。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完善制度及相关配套规定,充分展现其作用和功能。首先,应该继续扩大其覆盖范围。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和百姓的信任度帮助农民工树立工伤保险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安全事故较高的行业,可以试行放开五险捆绑同征政策,实行工伤保险先行,以解决工伤赔付这种最迫切的需要;也可创新工伤保险缴纳办法,比如在建筑行业,可根据项目产值规模,由用人单位统一缴纳固定期限的保险费,以应对农民工等流动性较大的人员不能参与工伤保险的制度缺陷。其次,科学合理的细化保险费费率,通过广泛明确的法律责任使工伤保险制度本身得以完善。再次,完善工伤保险相关配套制度,简化理赔程序,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通过工伤保险制度得以落实,这也是增加公众对政府信用度的措施之一。最后,鼓励工伤保险补充措施。目前的社会保险多适用于有固定单位、固定工作的职工,而对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则不能全覆盖。政府可鼓励更多的商业保险或者其他组织机构参与到工伤保险的赔付队伍中来,以民间力量补充官方制度不能覆盖的地方。比如,目前较多保险机构推出的意外伤害险,就比较适用于临时性的安全事故赔付。还可借鉴国外保险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增加保险品种,比如美国的承包商险(Builders Risk)、安装工程险(Installation Floater)、劳工赔偿险(Workers Compensation)、职业责任险(Professional Risk)等。

  建筑安全事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不应该是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呈递增趋势。随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加大对工伤保险的铺盖推行力度与改革创新保障措施,最终才能实现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下降与事故赔付保障率的上升。

  (作者单位: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上一篇:施工技术在投标报价中的几点应用
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