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建设信息 > 宁天城际一期高架站钢结构施工纪实
建设信息

宁天城际一期高架站钢结构施工纪实

时间:2014/6/11 9:43:57 来源:作者:籍敬元 吴擎坤 | 来源:中华建筑报 | 点击次数:4639

  

   横亘在长江北岸的宁天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像条长龙,一边连接着江苏南京浦口的长江大桥,一端连接着六合北端的金牛湖。除了通联南京江北各区与主城区、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外,宁天城际一期工程还被赋予一项重要功能,即为2014年8月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部分比赛项目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在全长45.2公里的路线上,分布着11座地上高架车站。从空中俯望过去,11座造型独特的高架站钢结构犹如11颗明珠,镶嵌在宁天城际一期线路上。由于11座高架站钢结构的施工进度直接涉及整体工程建设的进度形象,因而在宁天城际一期相关项目中备受关注。

  突破时间瓶颈:

  有效地施工组织协调

  宁天城际一期高架站钢结构工程,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公司有限公司具体组织施工,主要负责安装自高新开发区站到金牛湖终点站的11座高架车站的钢雨棚及屋面系统,以及车站附属的共计15座过街人行天桥,总用钢量3600吨,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

  开工伊始,工程就面临诸多挑战。在构件加工制作方面,存在诸如原材料规格特异、供应渠道窄、采购周期长,构件尺寸跨度大、直线少、制作周期长等实际问题;在施工组织方面,存在现场情况复杂、高空安装作业操作难度大等压力。最为关键的是,工程可以利用的施工时间不足6个月。为此,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反复推敲施工组织流程,确定了“优先从构件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工期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案。随即,项目部领导专程驱车去构件加工厂家进行商务谈判,明确要求厂家将生产资源优先配置到宁天城际的钢结构项目上来。可是,面对只有3600吨的订单总量,生产厂家改变资源配置序位决策的难度可想而知。一次谈判不理想,就第二次、第三次……最终项目部扭转了厂家的态度和决心,对方允诺尽一切力量配合钢构施工的进度计划,保证构件按照共同确定的时间供应到现场。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接下来,项目部又同涉及交叉施工的装修标、轨道标、系统集成标等单位努力磋商,协调作业场地空间的分配和利用,尽最大可能的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在多次复杂而单调的协商后,达成了与各相关单位的信任和支持。

  突破管理壁垒:

  严格的工程质量把控

  管理学中有句名言:“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宁天城际高架站钢结构雨棚的设计和施工,在工艺工法上涉及各种结构形式。11座高架站在整体效果上近似被设计成“纸飞机”型的折线梁柱、圆弧梁直立柱的曲面桁架、圆弧梁斜立柱的曲面桁架和“帆船”式的空间曲面等4种结构形式。

  在这些结构形式中,各处构件的拼装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为受多专业交叉作业节点工期影响,许多构件的装配方式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一部分构件由工厂整体加工调整为现场拼装。这样,虽然有利于缩短部分工期,保证节点的兑现,但是增大了现场的作业量。尤其对以焊接为主要连接形式的钢结构施工而言,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结构最终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其中,金牛湖站属于“帆船”风格形式,全部结构中没有一根直线型构件,构件接口处都是相贯式联通曲线,因此相贯线是否连贯匀称、焊缝是否致密饱满成为决定质量的关键。为此,项目部严格落实质量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中随时监督检查焊接质量,奖罚并重,对质量效果做到了心中有数。在第三方、第四方检测单位的检测中,该站的各级受检焊缝全部合格,无质量缺陷。

  突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周密的交通导改方案

  15座天桥的吊装是整个宁天城际一期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其中,在高新开发区站天桥吊装时,项目部就曾面临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该钢天桥即将下线时,吊装作业时的道路交通导改方案却还没有被交警部门确定。由于该地处于宁天城际和江北大道改造施工交叉地段,吊装现场狭窄,同时该处没有道路可供绕行,所以交警部门始终不同意在该处进行天桥吊装作业。

  “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吊装。”项目经理如此说。经过细致现场踏勘,项目部发现如果能协商有关几家现场施工单位一致同意,将已经施工完的高架桥下部围挡封闭空间临时开放,修整改造成导改道路,是可以满足社会车辆通行的。当项目部将新的导改方案送交交管部门审定时,已经查验过现场情况的路政警官竖起拇指说:“这个方案不但可行,而且是唯一可行的。”8个小时后,钢天桥进场,按计划如期吊装完成。

  在一个半月的天桥吊装阶段里,项目部的成员们几乎都没有正常休息过,他们接连完成着那些看似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信息工程大学站东侧天桥雨棚吊装中,天桥正上方有110千伏的高压线通过。经过多次测量,发现该处雨棚吊装距离处在安全临界状态。于是,项目部专门请电力公司相关线路管理单位来测量,最终测定实际距离为4.97米。因此,电力公司线路管理单位以不足“安全距离必须保证5米”规定为原则,坚决不同意施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由总工牵头,组织设计了现场环境的三维模型,反复模拟几种吊装方案。其中,同时使用2台吊车夹角吊装方案符合安全距离要求,最终这一方案得到各管理部门的同意,又一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实验楼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纪实
下一篇:广东省第一斜拉桥江顺大桥精确合龙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