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中心 > 政策法规 > 五变五不变,建材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清晰
政策法规

五变五不变,建材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清晰

时间:2012/4/21 9:40:32 来源: 点击次数:7201

    目前,“十二五”规划研究进入了关键时期,各地正在进行本地区、本行业的规划编制,迫切需要了解国家建材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日前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建材企业超过200名代表云集于此,就建材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交流。  
   中国建材规划院院长刘长发所作的《“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总体思路》的主题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未来5年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及规划的大体思路。虽然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发展思路已越发清晰,五变五不变。  
   十大重点须关注   “十一五”以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下,我国建材工业总体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国务院38号文剑指水泥、玻璃两大主要子行业,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迫切,这使“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发展充满变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建议未来关注十大问题。   陈燕海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总量稳步扩张,效益稳步提高;技术进步加快,投资热情高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综合利用效果明显,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取得成效;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建材工业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依然落后,能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档次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不合理矛盾突出,大量落后产能还存在。三是生产集中度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四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面临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多数子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   
     未来建材工业要高度关注十个问题:节能减排仍是工作重点。产能控制仍是高压态势。调结构上水平仍值得关注。走出去战略将继续实施。如何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定位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我们息息相关。汇率、税率、利率,作为三个重要问题,将体现出未来政策导向。国家政策调整,例如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对建材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建材下乡,将是发展趋势之一。  
    五变五不变谋发展   近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材工业投资强度最大、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全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成就最大的10年。这无疑得益于“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期。未来5年建材工业的发展思路的确定更加使人期待。   
    原国家建材局局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提出,我国建材工业将坚持五个不变:
    一是以建筑业为主要市场的导向不变。建材工业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工程、房地产,70%的市场在建筑行业。建材工业的科学发展,应该更多的以制品的方式供给建筑业。  
   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的主线不变。建材工业将以节能减排实现技术结构调整,发展制品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发展大集团实现组织结构调整。  
    三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不变。未来考核建材工业发展的指标不应仅限于规模,还有能耗水平。近年来,建材工业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2007年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能耗降低20%,预计今年比2005年要降低40%。  
   四是抓住机遇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不变。很长时间内,传统建材还要占有很大份额,但是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依靠新兴产业。   
    五是靠新出强的策略不变。未来建材工业的发展还要依靠创新。  
   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期。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烧结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不再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住房消费升级、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将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形势要求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在会上表示,未来我国建材工业在“五不变”的指导下,将力求实现五大转变: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发展的转变、从分散发展到集中发展的转变、从材料制造到制品制造的转变、从高碳生产方式到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变。
    四大问题待破解   本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主办,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对于“十二五”建材规划的研究。当时,工信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分别委托该院对《“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和《“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思路》进行预研,目前规划预研的主体内容已经完成。预研结果基本与“五变五不变”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刘长发表示,目前建材行业着力破解四大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生产技术、发展方式和产品趋同化。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尚处于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原材料产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科研投入低,一些事关行业发展的共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问题缺少有效解决机制,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鲜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少领袖型企业。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企业整体现代管理水平不高,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管理职能被严重削弱,宏观调控乏力。“十二五”期间,建材行业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实现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向“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进一步推进,全国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建材工业发展重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同时,为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要求,在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建材工业的发展重点将转向加工制品业。为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大力发展节能型建材将是重要主题。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将加快推进,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发展的特点。  
    将于8月17~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正值世博会如火如荼、高潮迭起的黄金时期,将成为申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手记 “十二五”建材创新走向何处。  
   “我们的水泥、玻璃、陶瓷都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之路,现在进入产能过剩的阶段,下一个五年我们要走向何处,如何创新?”中材集团副总经理于国波在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坦言他的困惑。中材集团是我国惟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集团,其科研方向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于国波说:“我们也正在编制企业的“十二五”规划,有很多困惑,很难站在行业立场上,看清未来,建材工业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刻。”  
   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38号文剑指建材行业中最大的两个子行业———水泥、平板玻璃,这让建材行业部分产能过剩的事实摆上了台面。而今年下发的7号文,再一次将淘汰落后产能的细化标准制定出来,这使很多建材企业站在了十字路口,发展与淘汰如何协调。  
   不仅政策面的一步步趋紧,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在印证着部分产能过剩的事实,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建材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分外严格,这一切将建材行业推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上。  
    由中国建材规划院编写的《“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总体思路》、中国建材联合会编写的《建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公布。两份报告均指明了未来建材工业创新的大体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将是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建材的研发重点体现在节能减排、低碳化建材生产制造技术的探索。   
    除创新方向的问题外,企业困惑的背后,还有两层原因:一是传统建材的困惑。水泥、玻璃、陶瓷都属于传统建材的范畴,发展到今日已经鲜有重大科技成果问世,转为产能规模、管理运营能力、销售模式的比拼。专家认为,未来五年,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烧结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在有限空间中如何进一步在技术层面推陈出新,成为企业思考的问题。   
     二是对于如何创新的困惑。如何创新的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研发方向的选择,毕竟企业要考虑投入产出。这也是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近年来比较鲜见的原因。一些事关行业发展的共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问题还缺少有效解决机制。事实上,国外通常以创新联盟解决行业的基础性研发问题,这的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2009年六部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时值今日,建材领域同质化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需要通过行业的技术升级,使落后产能自然淘汰,给传统建材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但由于技术创新联盟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在互相独立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或联合实体等形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谁来牵头,而共同研发后利益如何分配是制约联盟发展的关键问题。

 

上一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
下一篇:我国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下载附件:暂无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站制作: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备案号:辽ICP备06007609号-1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


单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电话:024-81978465    投稿邮箱:hntbjb@vip.163.com    网址:www.hntxh.org